云南: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3)(2)

时间:2015-03-02 19:0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11._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12.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___________。

  1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_,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4.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是___________原则。

  15.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___________和课时计划。

  16.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1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0.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___________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3.运用说服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4.班集体必须具备的特征有哪些?

  5.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有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强调对学生行为的教育;有的认为德育教育是一种阶段性教育,只要克服了不良品德行为,就可以不进行了;有的认为德育教育关键是依靠外界的力量,特别是教师的权威,运用灌输和高压等手段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的认为德育工作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潜移默化、从点滴开始的等等。

  请运用德育过程的有关规律来分析这些观点,并说明哪些观点是符合德育规律的,哪些是违背德育规律的。

  2.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在班级管理体制中出现很多问题:只注重学生成绩,只强调教师权威,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等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稳定。

  请运用有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班集体是如何形成和培养的。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B 4. D 5. B 6. C 7. D 8. D 9. A10. B 11. B 12.A 13. C 14. B 15. C 16. A 17. A 18. A19. B 20. C

  二、填空题

  1.私学 2.学记 3.教育结构 4.社会性规范5.自我调节生活 6.文化背景 7.创新能力 8.教书育人9.选择教育方法 10.本文部分 11.教学模式 12.个性13.认识活动 14.因材施教 15.课题计划 16.班级授课制17.德育内容 18.品德水平 19.陶冶法 20.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4.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四、论述题

  1.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①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过程;②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妻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有反复性,注意抓反复。(具体分析略)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水平的准则;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云南博联教育 云南成人高考报名,昆明成人高考 云南函授报名,昆明函授报名